武当|太乙|内功|养生|道家|站桩|静坐|修真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武当太乙内功交流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65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析《丹 道 真 诀》(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栖心子 发表于 2006-9-16 11:1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解析《丹 道 真 诀》(一)
栖心子
传统内丹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金丹大道。所谓传统,是说它的道统传承经历久远。理法工整,简捷而大道统一。是历代大德、真人、口传心授的上乘性命双修大法,武当道家除了内练武功以外,上乘的道家玄门内功(金丹内功)也是精湛无比。在道统流派中自成一派。为武当本山丹派。虽为自成一派,然其理法仍然不离道统。故宋代道家张伯端在《悟真篇》中说:“万卷丹经理总同”,因此,武当太乙金丹歌决曰: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归来是一家。
武当太乙密传丹法始传于战国时期的关尹子,后经历近千年在武当山隐传,直到唐朝才由金晶子祖师开宗立派。创建武当太乙金门。以后一直在太乙门中秘密流传至今。太乙金丹在理法上仍然保持着战国时期原始的风貌,其法简捷如一,可谓大道至简至易。各种法门均有立竿见影之效。
自从武当太乙金丹面世以来,已近三载。很多爱好传统文化的朋友经常的与我交流丹功法门,迫切的想了解、学习武当太乙金丹功法,也有人问起:武当丹法以何为基?我答曰:《丹道真诀》,此决在几年前曾被人盗用,发表在杂志上。然对其中的解释,与其原意背离甚远。已经曲解了原意。为了让广大的朋友能够更多的了解《丹道真诀》中的真正内涵。让广大的丹功爱好者,更好的了解武当太乙金丹功法,练好武当太乙金丹功法,应广大的丹功爱好者的要求,现将武当太乙金丹的理论主体《丹道真诀》浅析论述。以满足广大朋友的求功之心。
“初打坐  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这句三丰祖师《打坐歌》中的名句,不知道震撼了多少学道人的心扉。然而,在实际的修行中,这个玄关在哪里?怎么样才能达到或者进入呢?在此之前应该做哪些工作呢?所有这些问题暂且不谈,就连最基础的打坐入手功夫很少有人讲。在武当太乙门的《丹道真诀》中,就是从最初的打坐开始的。
    [B]《真诀》:打坐述真诠,端身跏趺盘,巍巍形不动,双手放身前。[/B]
      [B]解析:[/B]在打坐的时候,其中的真谛是这样的,首先要做到端身正座,最好是跏趺式盘坐,所谓的跏趺盘坐,就是在做的时候两腿的姿势为:先将右脚放在左脚上,然后,再将左脚放在右脚上,形成了两个脚心都朝上的坐姿。武当太乙打手歌中说:“然后,将双手放在身前,准备开始打坐。
    [B]《真诀》:周身须挺立,松肩体自闲,身不着拙相,调身首为先。[/B]
      [B] 解析:[/B]在打坐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调身,身体调整的好与不好,将直接影响静坐的质量。在众多的丹经道书中均讲要放松身体,很多的朋友在实际的练功中,只要一放松,就会出现身体向前弯曲的现象,如果将身体伸直后,发现身体又僵硬了。阴阳互变,难以做到两全其美。在武当太乙密传丹法中,解决的办法是:先将身体挺立伸直,然后,将两肩放松下沉,这样达到了即放松,又不失直立的姿态。这就是体态安然、闲情自如的标准打坐姿势。
    [B]《真诀》:调心更玄妙,需得细精研,除却七情欲,炼己断魔顽。
     解析:[/B]练功的三要素中的调心,是整个准备工作中最难做的一步,要做好这一步就必须理解什么是“心”?怎么“调”? 司马承祯《坐忘论》认为“心”是“一身之主,百神之帅”。可见“心”之重要,不可等闲视之。 在传统的修真文化中都能看到“修心”或者“修性”这样一类的词句。现在很多的人在这方面的认识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偏差,在传统文化中的“心”指的是“意识”的发源地,故有“心者,智之舍也”之说。所为“智”是意识的代称。 “调心”是调整的意思。就是主动地控制意识活动,把散乱的“思想”归拢一下,逐步地统一,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上。使“意识”单一化。达到意识安静的状态,成为“静思专想”之状。进而做到“无思无想”,恬静愉快,悠然自得,神气相抱之静定境界。也就初步的达到了“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法道安心,贵无所著”之“调心”的目的。
    [B]《真诀》:灵山栓意马,玉树锁心猿,心中无一物,体泰性自闲。
          解析:[/B] 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释义〗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在传统的修真文化中,把“心”比作山,因为人的“心”是一种意识,是有灵性的,所以又被称为“灵山”所提倡的是“性命双修”所谓的“性”功,就是“心性”,由于人的“意识”像一个猿猴一样,有一个不断变化、十分活跃的特性,过去我们经常的听到“心性顽劣”,就是说很难把“心性”固定在在一个永久不变的意境中。而在练习打坐的时候,要达到“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应”的禅定境界。首先就要把“意识”这一意马心猿,牢牢的“锁”住不动,令其安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明亮如一”的空明境界。其时“心性宁静”体态松柔、安详。自有不可思议,不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境界。
     [B]《真诀》:意须空静无,结印太极玄,轻轻盘上放,闭口鹊桥连
       解析:[/B]在练习打坐的时候,最要紧的的工作就是要把意识调整到“空静如一”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打坐练功的需求。“结印太极玄”在传统的修真文化中,在身体的姿态方面,经常的要求练习者的手势做一种连接的状态,通常把这种状态成为“手印”,每种功法都有一个符合自身练功特点的“手印”。在丹功中,经常用的就是“太极印”。关于“手印”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们“手印”的作用,就是连接身体内部的经络。通过“手印”的连接,使经络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闭合的状态。“太极印”的功能就是调整、平衡人体内部的阴阳二气。“轻轻盘上放”“手印”连接好后,要轻轻的放在所盘好的大腿上。关于这一点,在传统的修真文化中有不同的做法,绝大多数的做法是端在腹前丹田附近的空中。在实际的练习中,我们认为还是轻轻地放在大腿上比较好,这样身体比较容易做到放松。“闭口鹊桥连”在传统的修真文化中,把“口”称为“上鹊桥”,如何的“连”各家有不同的解释,我们的做法是将“舌”抵在门牙与牙床相连接的部位处。这里应当指出:很多的书籍中都把“舌抵上腭”理解为抵在口腔内的上牙膛的两个凹陷处。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做法,当真气发动以后,进行小周天循环时,会流经于口,这时如果舌接触的部位如果不是督脉的经穴,舌就会自动的寻找接触点,所有这些都是人体本能的反应,一旦气机发动起来后,进入到这种寻找接触点的境界,就完全不受人的控制。那时舌头就会不断的向咽喉方向回勾。严重时就会有危险。传统丹派的方法是将舌尖抵在门牙的上牙龈与牙齿的连接部。这样做既避免了真气来临时出问题,又使任督两脉连接通畅。
     [B] 《真诀》:回光勿轻视,垂帘法中玄,且勿园睁目,神光勿外现。
        解 析:[/B]在传统的修真文化中,光:一般指的是目光,也叫神光。对神光尤为重视,认为神光是一种能量,也是引导元神(意识的源泉)进入壶中与真气相合的一个重要的物质。因此,特别重视对神光的控制、锻炼。所谓“回光”就是只在练习中,要将神光回收到体内,这一点关系到是否能够很好地做到神与气相合,决不可等闲视之。初学者在学习打坐、参禅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眼睛是否要闭上或者睁开。眼睛睁开与闭上随然只是眼皮的两种状态,但是,最终的修习结果有很大的差别。在练习中切忌不可睁开眼睛,这样做神光就会外泄,将会影响练功者的功夫进展。所以说眼睛的开与闭还是很玄奥的。
       [B] 《真诀》:闭目非正法,阴火误眼前,首正是妙法,清静须自然。
          解析:[/B]随然在实际得修习过程中,两眼不可睁开,但是更不可闭眼。在传统的修真文化理论中,眼睛代表着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主要来源于肝脏,肝脏所喜欢的通达,如果长期的不让肝脏的火能释放出来。修炼人就会的“火蒙”现代疾病称为“白内障”。事情往往是既不可过之,又不能不达。如果因为怕出现“火蒙”,而睁大眼睛,又过多的卸掉了肝脏的能量。从而使肝脏受到损伤。正确的做法是将眼帘下垂到能看到外边,形成一条线的程度即可。在打坐的时候,身体的姿势对练功的效果影响是很大的,如果不注意就会有对功夫进展影响。比如:头就要端正,头正则领起元神清明,人才能去其情欲,精神内守元和,自然心神安静,只有这样才能使神志明亮。做到身有庄严之相。清净是每个修炼者所求的一种境界。但是,这种良好的境界尽可能的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中产生,佛家有句名言:“云在天空水在瓶”。不能为了追求“端庄清静而舍弃自然松弛的神明。
     [B]《真诀》:仰面并低首,任督脉易断,如此长久座,走火必生偏。
          解析:[/B]在实际修习中,金丹功法主要是锻炼身体的经络,使之更加畅通无碍。要尽快的达到这一点,就必须尽量的做好身体的中正,调顺。尤其是头部的状态尤为重要。仰头的时候,身体的督脉由于受到了弯曲,就容易被阻断而失去畅通的状态。小周天就不容易通畅。当练功低头时,任脉受到弯曲而不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呼吸不畅。而由于督脉受到抻拉就更容易引督脉之气上升,这时,任脉又处在不是畅通的状态下,就会出现真气上头的现象,如果长久的这样坐下去,就会形成偏差。可见打坐中的姿势的正确性不容忽视。
     [B]《真诀》:腰躬气不畅,污浊生此间,调息需自然,自然息便绵。
           解析:[/B]在实际得修习过程中,很多的练习者在静坐中,都是不由自主的身体向前弯曲,形成躬腰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练习者没有一个良好的调身习惯,没有一个正确的调身意识。更不知道这种躬身所引起的危害。由于身体的弯曲造成身体腹腔受到外在的压力而紧张,只要有一点外来的因素的影响,就会造成呼吸不畅,胃腕不适,甚至腹胀难消等诸多症状。所以,练习者在打坐之初,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在静坐中尽可能的保持身体姿势的正确性,如果发现身体有弯曲的现象,就应当立即改正,尽管这样做可能影响入静的效果。但是为了长远的练功进境。就一定要改正过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0 15:59:29编辑过]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栖心子 发表于 2006-9-19 11:10:57 | 只看该作者

      [B]《真诀》:绵绵真息现,气气归丹元,切记回光照,返归下丹田。
        解   析:[/B]传统修炼家讲:“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能知神气祖,便是得仙人。盖呼吸所从起者也,呼为父母元气⑦,吸为天地正气⑧。令气合形,神合气,则命在我矣。……”这里主要讲的就是“调息“的作用。
调息顾名思义,就是调整练功者自己呼吸。关于调息的概念,很多的人都不是很清楚,传统的“调息”,概括的讲;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练功开始的“调整身体状态”的“三调”之一。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调整身体状态的。另一类则是练功的过程中以调整呼吸为主的“调息”。这里所指的就是两类。在打坐入手时,进行调息,在调息的方式上,则以自然为主,让呼吸由普通的凡息开始,逐步的进入到真息。而在其过渡的时间里,主要的方法就是忘掉呼吸,只有忘掉呼吸,才能是呼吸进入绵绵不绝,若存若亡直至呼吸顿无而进入先天真息的境界。到了这种境界的时候要注意的就是引气归元。现在很多的功法都强调人为的控制呼吸,要其慢、细、匀、长。很多的学友由于过渡的控制呼吸,出现了不应有偏差。所以这一点应该尤为注意。
    在传统的内练之法中,更强调的是“神与气相合”所谓“神气相抱”。要想做到这一点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回光返照”回光者;回两目之光于体内,返照者,返回体内下照丹元者是也。意思就是把目光回收到体内,反观照下丹田。此法为所有传统丹功的必修法门。希望所有的静坐爱好者尤为注意,要记住回光返照回归丹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0 160:46编辑过]

micho 该用户已被删除
3#
micho 发表于 2007-4-25 23:05:5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xshfl 发表于 2007-7-10 14:10:09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下文!!!
5#
小敏801128 发表于 2007-7-16 22:06:53 | 只看该作者
讲的太好了,对我很有帮助
6#
drn0011 发表于 2011-2-14 23:49:41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好东西!需要好好研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收缩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武当太乙内功交流网 ( 辽ICP备05002256号  

GMT+8, 2024-11-22 01:21 , Processed in 0.13268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