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乙|内功|养生|道家|站桩|静坐|修真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武当太乙内功交流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9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乙隐仙派简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破虚 发表于 2004-12-10 08:4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太乙隐仙派<p></p></P>
<p></p></P>
郭浩然先生所承的武当“太乙隐仙派”系列武功,传自裴锡荣先生和金子弢先生,两位先生均传自武当紫霄宫徐本善真人。<p></p></P>
武当“太乙隐仙派”有七大专修功,现简述如下:<p></p></P>
1、寒暑铁布衣:<p></p></P>
按法修炼,一月后便可达“寒暑不侵”之境,可单衣在零下10度至零上40度之间的环境内活动自如,并且全身可不畏拳打足踢,两个月后,周身可任棍棒击打不伤,并可数日不食,真气溢满力大无穷。<p></p></P>
2、鹤舞风摆柳:<p></p></P>
“鹤舞风摆柳”既是修太乙五行拳及太乙九宫十八跌的基本功,其本身也是一个相对独立可系统修炼的内外双修的特殊功夫。其由“太乙混元桩”、“独立风云桩”、“鸳鸯水上飞”、“凤凰三点头”、 “金钩滚跌桩”及“太乙颐养术”六大部分组成。<p></p></P>
3、太乙哼哈力<p></p></P>
太乙哼哈力是道家太乙门武功的基础内壮功及受力发力功夫。有关拳谱说,“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由此可见“哼哈力”源流之广。其“哼”字指的是受力之法,“哈”字则全是发力之法。需要经过“太乙混元桩”、“玄门抟气术”、“九九和合凝”等系列步骤锻炼,然后才谈得上受力发力养力化力的修为。<p></p></P>
4、太乙磨盘手<p></p></P>
“太乙磨盘手”又称“太乙魔手”,是武当道内秘传的内外双修之功。通过“筋、骨、皮、气、运、化、阴、阳、神”等九个层次的系列的修练,实为太乙道法中由武入道的一大法门。<p></p></P>
5、五雷劈空掌<p></p></P>
“五雷劈空掌”纯粹为内家武学以气击人的功夫。必须由“太乙混元桩”入手,通过“提气丹田”、“炼气化劲”、“和合凝集”等系列功夫的修炼,便全身经脉气血贯通。其后再经过采收阴阳二气合本身先天元气,炼而聚合为通灵活泼之气团,此气团能随神意运化贯注于各处,气流由双掌发出时,便形成一股特殊的内气能量流。<p></p></P>
6、太乙阴阳术<p></p></P>
“太乙阴阳术”的功法有两重,在武功而言它是太乙派“阴阳掌诀”的修炼秘技;在道法而言,它蕴涵着道家隐仙派“阴阳道法”奥秘。武功方面,由“太乙绵掌”及“太乙雷掌”两部分组成的。在道法而言,“阴阳道法”是张三丰嫡传之隐仙派传习的最重要的入道方法。其特点是由“阴阳栽接大法”可迅速入道得功。<p></p></P>
7、太乙摄心术<p></p></P>
“摄心术”是古代道教内纯粹修炼精神的功夫,教内也称为“九层炼心术”,通称为“摄心九论”。<p></p></P>
摄心九论内容:<p></p></P>
1、和合诀:功分三层九步,俗称九九和合凝,为“太乙摄心术“的最基本功夫,主要修炼自身呼吸与精神的基本能力和相互的结合能力。其具体功法为:<p></p></P>
第一层:调息<p></p></P>
  第一步:沐浴平息<p></p></P>
  第二步:吞放调息<p></p></P>
  第三步:鼓荡凝息<p></p></P>
第二层:凝神<p></p></P>
  第四步:神息初凝(心息相依)<p></p></P>
  第五步:息凝光现(玄窍出现)<p></p></P>
  第六步:光息相凝(窍穴相合)<p></p></P>
第三层:和合<p></p></P>
  第七步:物我初和(以窍罩物)<p></p></P>
  第八步:人我初和(以窍罩人)<p></p></P>
  第九步:空鉴和合(神窍和合)<p></p></P>
2、身神通:身、气、神的凝结,即俗称所谓“迷魂手、乾坤网”。其功法共分为六步,分别为:<p></p></P>
第一步:升降(凝气升降)<p></p></P>
第二步:开合(内外和丹)<p></p></P>
第三步:收放(丹气出入)<p></p></P>
第四步:运化(神气和化)<p></p></P>
第五步:凝结(神气相凝)<p></p></P>
第六步:伏藏(玄气伏藏)<p></p></P>
3、他心通:功分为调息、凝神及和合三部。但具体功法则截然不同,另具特点。<p></p></P>
第一步:调息----同步呼吸<p></p></P>
第二步:凝神----神息相和<p></p></P>
第三步:和合----心心相印<p></p></P>
4大化通:功分九层,以前三项功法为基础,用之以应事体物,继之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求证过程。至此才真正进入了摄心九论的漫长修习之路,心灵将逐步体验从“未纯”到“凝灵”的九层境界。<p></p></P>
摄心九论共分为九个部分,或称九个台阶,九个境界,从第一到第九必须按部就班地深入,其名目分别为:<p></p></P>
一炼未纯之心,二炼初定之心,三炼未复之心,<p></p></P>
四炼退藏之心,五炼重塑之心,六炼了性之心,<p></p></P>
七炼已明之心,八炼冥伏之心,九炼凝灵之心。<p></p></P>
以上虽说古人将之分为九个部分,其实正如我们通常将事物分为起始、进行、结束一样,我们也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三个部分。<p></p></P>
第一部分:从未纯之痴迷到入定、未复,是指心灵通过一系列的修习、反思、回归等体悟后,产生了第一次飞跃,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和体验已不再停留在通常的由表及里的基础上,而是思路大开,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相应,修炼者的身体上也产生了很大变化,可以初步将纷乱的思绪定静下来,将心灵之波渐渐沉淀,风月初开进入一片新天地。<p></p></P>
第二部分,经过前面三个阶段的修习,已有一定的效果,这时已是变化之机,此时的变化方向有两个,一为进,一为退。<p></p></P>
身心的变化,带来了动力,于是急流勇进,欲求再上层楼,此是修习大忌,因此后面继之以“退藏”、“筑基”和“了性”。<p></p></P>
而身心的变化同样可能引起另一种可能。通过对事物的了解,渐渐看到事物的本质后,也会引起人们的厌倦之心,众生碌碌、爱恨名利均如过眼烟云,生活原来如此乏味,正如佛教所言“人生就是苦”,修行者之心灵受此影响,此是“退藏”过重,有碍进步,于是必须再筑根基以求“了性”。身体中也是如此,意气如溶,浮气初定,必须打稳基础,再上高峰。<p></p></P>
第三部分:修至这里,可以说修行者已达到很高境界了。这时人生进入另一个转折。就是象孔子形容的那样,人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耳顺,六十知天命,七十古来稀,到此境界便是已属“知天命”了。此时一颗心已是通明透达,人间万事万物均如眼底烟云,了如指掌;任何事物均可直指本心,不再有迷惑之态。可以很容易地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规律;可以从心所欲,为所欲为。<p></p></P>
但此时虽已“了性”,却正是一个变化之机。此心虽已“知天性”,识本源,却仍未能心合自然,天人合一。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的心灵也是如此,我们通过能力可以认识自然,通晓自然规律,这已象蚂蚁只能永远在地上爬一样,三维空间永远不能被它们掌握。我们生活在自然这个整体中,我们的心灵活动只能限制在这个整体内,广袤无际的宇宙是一个无限的整体,即封闭又开放,我们的一切心灵活动也均局限于这个宇宙之中。不要妄想去把握这个宇宙的根本规律,那只有造物主才能做到。<p></p></P>
人生就是一个大悖论!<p></p></P>
人类按一定的规律生息,我们只承认有规律存在,却不相信规律的来源,这规律是从何而来?<p></p></P>
既然万物都是按一定规律运动的,那么谁设置了这些规律?命运是一种规律吗?<p></p></P>
这些我们以现今的知识都不能得知?<p></p></P>
因此人类始终都是迷惑的,就如一个单纯而倔犟的孩子,他不能被说教,只能按自己的牛脾气去任性而行。<p></p></P>
也许我们永远都无法搞清那个“来源”,也许我们一直都站在那个“来源”面前而对之视而不见;就如肉眼都无法看见空中的电波一样。<p></p></P>
“来源”就在我们的心中。<p></p></P>
让我们进入我们的内心,我们就会进入“来源”。我们不用去观察,“来源”无法被观察;我们也不必去惑知,“来源”无法被惑知。<p></p></P>
我们知道它在,于是我们进入它,我们成为它的一部分,与它融为一体。<p></p></P>
于是,我们就是“来源”,我们就是规律,,我们就是自然!<p></p></P>
我们放弃了痴迷,贪恋,甚至我们还要放弃明智,然后我们才真正地做到让心灵澄清明净,有如山中月下一碧潭,随风而波,风定而止。一颗心活泼地再无拘碍——<p></p></P>
这就是凝与灵,这就是“摄心九论”的最高境界,应该说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p></p></P>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收缩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武当太乙内功交流网 ( 辽ICP备05002256号  

GMT+8, 2024-11-22 15:46 , Processed in 0.07250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