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乙|内功|养生|道家|站桩|静坐|修真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武当太乙内功交流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57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统内功玄奥概说(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栖心子 发表于 2005-6-3 09:2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内丹功夫<p></p></P>
道家“内丹功夫”,于唐代中期兴起。唐代时期先后有众多的内丹大家倡导内丹功夫,并纷纷注书立说。崔希范的《入药镜》、钟离权的《灵宝毕法》都是弘扬内丹功夫的著名经典。既钟离权之后,吕洞宾又一次总结百家之长,提出了炼内丹,气走经脉,打通任督两脉、奇经八脉的“周天功法”。使人体气血系统循环周流不息,从而建立了钟吕派内丹学说。之后“内丹功夫”流传到宋朝,开始分成南北宗两大派:即南宗,以张伯端为首,北宗以王重阳为首。张伯端得刘海禅所传主张先修命后修性;王重阳得钟吕所传主张先修性后修命,可谓各有千秋。不管怎样的不同,都离不开“神与气合”的宗旨。<p></p></P>
其入门的方法就是“回光返照法”。具体的做法如下:先收目光于两内眼角,然后内观明堂,待明堂有反映后,下观鼻尖,继而下观丹田,皆以神光内视也,此乃返照法。久而行之自然生光,而光中产出一点真阳,如夫妇交合,则炼精化气也。<p></p></P>
2、吐呐功夫<p></p></P>
吐呐功夫是内功中最古老的锻炼方法,早在两千年前古人所注的《黄帝内经》中,就明确的记载着先古之人的锻炼方法:“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这段记录虽然不长,但是已经明确地说明了两千年前的古人对他们用呼吸新鲜空气作为锻炼方法的介绍。在《老子》中则更明确的提到“或嘘或吹”、“绵绵呵其若存”的吐纳功法,这种与“养生六字诀”锻炼方法非常近似的方法早在数千年以前就存在。据《庄子》中记载“吹嘘呼吸,吐故呐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说明吐呐功夫的历史是多么的源远流长。随着时光的流逝,吐呐功夫也在不断地发展,由最初的简单呼息,逐步的发展成一个体系完整的功夫流派,在这个流派中最著名的功夫当是《五息直指》了。其书中把人的呼吸划分成五个阶段,由数、踵、胎、混元、原五个次第组成,由初学到大成。《五息直指》的发展,把道家的呼吸吐呐的方法提高到近乎圆满的地步。<p></p></P>
五息入手的方法就是数息。具体的做法:眼睛观鼻端,调正呼吸,使呼吸均匀,同时体会呼吸的深度,使之逐步的变为深长、绵密。在记数时,以7数为准。如此反复。使炼功者逐步的进入静定的状态。从而达到静定的修身目的。<p></p></P>
3、导引功夫<p></p></P>
导引功夫是一种以肢体活动作为养生方法的功夫,相传由养生鼻祖彭祖所传,是先祖们向大自然学习的一个主要例证。先祖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动物的生息、运动,总结出一种锻炼方法,它通过模仿动物的各种动作,进行肢体运动从而达到舒筋活络,调畅气血,宣通五脏。配合呼吸吐纳使人能够精气内敛,神气内守,百脉交通。汉代的华陀所发明的《五禽戏》导引术,由于他的养生、健身的功效非凡而流传至今。唐代著名医家,药王孙思邈也非常推崇导引术,认为此种方法是简单易行,效果宏大的好方法。并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发明了《导引二十四式》,此后,导引术就熔汇在整个内功功法的大家庭中,成为一个受人喜爱的锻炼方法。现今比较好的功法有:《内功八段锦》、《道家十二段锦》、武当的各种炼形法等,在此不一一例举。<p></p></P>
4、存想功夫<p></p></P>
存想,又称观想,是传统的内功中最古老的内炼法门,其大概的形式是:运用自我暗示的想象能力,设想某种景象,使练功人的意念集中,进入一种境界而入静。最早提出存想方法的是王子乔的《八神脏导引术》,其方法要求炼功者进行自我的内视锻炼。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中,提出一种动静结合,以存想为主的功法。功法要求:“闭起双目,想象头顶上空有一片太和元气,如紫云呈伞盖状,五色绚丽清亮,徐徐而下,当触及头发顶盖,出现雨过天晴,祥云退入山中的景象和感受。于是太和元气穿透皮肉,过骨入脑,再下至小腹,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有受其润泽之感,就像流水渗透入地下。同时好像听到腹中气过,汩汩有声。很快即觉元气抵至脐下气海,又达脚底涌泉,以致身体振颤,两足卷曲,扯动床坐,拉拉作响,此为一通。如此多次反复,及至每日三通五通,则身体舒展,面带光泽,鬓发滋润,耳目聪明,精神饱满,气力强健。”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方法。而《黄庭内景经》的出现,则把存想功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p></p></P>
    <B>二、养生类内功<p></p></B></P>
养生功夫则是中华内练方法的先驱,也是最原始的内功练法。据现代的考古所挖掘出来的文物记载,早在4800年以前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黄帝内经》、老庄学说等都对其有重要的论述。在这方面传说最早的功法是彭祖的吐纳法,之后又有王子乔的内视导引术等。抱朴子葛洪、药王孙思邈、华佗等在这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比如“五禽戏”、“抱元守一”、“八段锦”等,为后来的养生方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由于养生类的内功大多与修真、武技内功有密切关联。故这里不做重点介绍。<p></p></P>
<B>三、武技类内功<p></p></B></P>
武术内功则是华夏传统内功中的另一奇葩,是华夏祖先们根据华夏民族自身的身体特点而发明的技击内修方法。在漫长的历史流传的过程中,先祖们不断的发展、创新,形成了门派众多,风格各异的内功世界。从内功修炼方法的风格而分,可以分成内、外两大流派。一种是以意修炼柔韧为主的内家流派。一种是以力修炼刚健为主的外家流派。但是,无论是何种修炼方法,究其真谛,都不外乎如何调节人体内的经脉、肌肉、筋腱、骨骼以及内脏器官,使身体处于最佳的可调动内部能量进行发力的内功状态。<p></p></P>
传统的流派把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功法叫内功。内功锻炼的方法很多,以练功的身体要求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叫静功,一种叫动功。在静功中,则以桩功为主,也就是常说的站桩。肢体按一种特定的姿势固定不变,以此来强化内气运行及打通经脉,传统门派称其为“以形壮气”。动功又叫行功,是静功的形变,是以身体形状的改变来得到功夫的。通过肢体动作来引动内气按着固定的经络轨迹运行,传统的门派称其为“以形引气”。不论是“以形引气”的动功,还是“以形壮气”的静功,归根结底都是以强化身体机能,补充内部元气为目的。至于形态的不同,只不过是入手方法、途径不同而已。总之,内功的锻炼方法都离不开如何调整呼吸、意识以及配合肢体的动作。通过这些内容的相互配合,就可以达到练习内功的目的。<p></p></P>
桩功是习内功者练成内功的重要方法,从古到今,武术界的各个门派,对站桩修炼的方法都非常重视。从功架到内功心法,力求精准、简捷、实效。由内练到外练,由用意到用力,由肌肉、骨骼到经络、内脏,无处不力求细致入微。<p></p></P>
从站桩功所要达到的目的而论,又可分成一下两种:1、通过内功的锻炼,达到周身柔软、轻灵的软功;2、通过内功的锻炼,达到周身刚健、有力、硬朗的硬功。软功要达到软中有硬,硬功要达到硬中有软的境界。纵观传统各个门派的站桩功的修炼目的,皆不出以上两种。传统的习惯把内功分成内外两家,乃是练功的内涵有别,内功成就的结果不尽相同而已。<p></p></P>
(一)内家功夫<p></p></B></P>
历代先祖们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总结后,在内功修炼上形成了一个比较明朗的体系。筑基阶段就是打基础,通过一定的方法,加强内练精气的功能,并将其收入体内丹田,在经过长期系统的练习,就可以达到丹田饱满,精神内壮,经脉畅通,进而内脏强健,气血充盈,为进一步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必修阶段是在充分地做好筑基功夫之后,让身体的精、气、神高度的统一协调运行了。本着“意气君来骨肉臣”的指导原则,着重在用意、用力、用呼吸等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强化内气按照特定的目的运行。这种引领内气运行,最初是缓慢的、轻微的,以防止用意过度而发生气滞。随着功夫的不断加深,其运用意气的程度也可不断的加强,直至做到意到气到。体内十二经脉畅通无阻,达到意与气相合的程度为止。必修阶段是内家功夫初步练成的阶段,所谓“必修”,顾名思义。就是炼功者必需修炼的功夫,通过特定练功方法的锻炼,使内功到达某一个阶段目标的功夫。这种锻练的方法,有的是一种方法,有的则是通过几种方法并行。其目标一般则是以身体的综合能力为主。以意求劲,以法求功。大概的形式有两种:1、周身整体的功夫,2、局部的特殊功夫。所谓“周身的整体功夫”,就是如何通过锻炼,使炼功者的身体逐步的达到周身成为一体的功夫,炼功者,在炼功的过程中,通过内在意识思维的运用,使身体的肌肉由开始的各有的零散功能,逐步的演变成为一个整体的框架结构。形成“周身一体”的“混元一气”的六合境界。此时的炼功者自觉“筋骨肉”整合如一,“精气神”环环相抱。内外相合,周身如一,触一发而动全身。全身上下,皆为一体之感。此乃内家功夫初成之景象也。局部的特殊功夫也叫特殊的功夫,是建立在周身功夫的基础之上的专修功夫。所谓的“内功求劲”,就是这个阶段的修习内容。所谓“劲”就是在实际的操习中所要应用的各种劲法。比如:崩炸劲、惊弹劲、穿透劲等都要从“求劲”中得到。此阶段还有其他的一些锻炼法门的内容如:重手类的、护体类的、轻身类的等等……。之后,内功还要经过:身坚似铁、弹性如囊、法密如笼、肌肉如一、骨节一体、内外相通、浑然一体始进大成境界。
    在整个练功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练法都是以追求松、柔、轻、空为目的。把重点放在以意求气,以气求力,意、气、力内三合高度的统一。以站桩为例,站的过程中,要着意地体察意识的作用,以及身体在意识的作用下,所体现出的绚烂多姿的表象。松则平沙落雁,飘飘坠地;柔则似风摆荷叶,薄纱漫舞;轻则似微风扬絮,飘忽不定;空则似虚空无物,一羽难加。物极必反,内功亦然,“松之极,则紧之至,柔尽刚来”以松究紧,以柔求刚,此乃内家之真理也。<p></p></P>
呼吸之法不可不言,站桩之初,呼吸当以自然之息为佳,当进入良好功态之后,人的呼吸就会变得细而匀长,继而,进出越来越少。身体则由后天呼吸逐步的进入先天的呼吸之境界。所谓先天呼吸就是传统内功所称的“内呼吸”,内呼吸是通过脐以及周身毛孔进行呼吸的。当习功者进入内呼吸时,自觉周身毛孔吐纳开合,周身鼓荡,更有人体进一步的与宇宙自然相互融洽,与天地同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p></p></P>
总之,传统内家功夫的精妙所在,在于气与力合。所谓气与力合就是功夫界常说的内功外显功夫。学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初级阶段的练习之后,就已经初步的具备了内气(力)外发的必要条件。而要达到内功外显的目的,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内劲外放功夫,这种功夫就是如何将内气转化为外力的练习方法。根据目的的不同,其方法也不一样。这里应当说明的是,内家功夫最终目的是通过锻炼内气来达到六合内功上身。内家功夫的入手功夫一般是无极式,其具体的做法如下:  <p></p></P>
无极式:两脚与肩同宽,两腿微弯, 身体正直,两手下垂,两足如参天大树之跟,深入地中。身体如立在虚空之中,全身尽可能的放松,意守丹田,体会身体的松静感觉。当进入茫茫的虚空境界后,体会身中一点真阳灵动。
    (二)外家功夫</B><p></p></P>
传统的外家功夫一般是指少林派或与其相关联的功夫。 相传外家的功夫起源于南北朝时代,由印度的菩提达摩大师所创, 其中代表功夫就是《易筋经》,经中阐述了内功的练法和目的。外家与内家不同的是,内家以炼气为主要入手功夫,外家以练力为主要入手功夫,练力的开始就是以形体的锻炼为主的。所谓“易筋”,就是改造筋骨肌肉的意思,所有的动作、理念都围绕着这个目的而做。传统外家理论认为:人身之筋骨是由胎而自成的,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另外“筋”还是人体供给能量的几个主要的通道之一,其内连接骨节,外连接肌肉,周身肢体无一不在。“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所以,外家功夫开始在练法上绝大多数都是以锻炼肌肉、筋骨为主。通过各种各样的动作,依次的锻炼身体的各部位的肌肉、筋腱。其中绝大多数的方法,都是以抻筋拔骨的形式出现。<p></p></P>
抻筋拔骨在所有的传统外家功夫的练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抻筋者:使练功者的筋腱、韧带受到抻拉,而使之变长、变粗。使其变长的目的是为了练功者的身体柔软性更好,灵活性更高,更适应于武技中的窜、蹦、跳、跃……。使筋增粗的目的是让筋腱产生更大的力量,使练功者在武术技击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打击力。事实上只有把肌腱抻长,才能够回收迅速,所谓“抻得长,收的快”,“练的粗,放的远”,在武技的应用上,打击力的大小,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抻筋拔骨的效果,这也是外家功夫看重“抻筋拔骨”的真正内涵。<p></p></P>
传统外家的另一种理论认为:“必先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则不可;专炼有形而弃无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设相违而不相倚,则有形者化而无形矣” 。因此,外家功夫就有了一种内炼的法门,就是内壮功夫。其形式有多种门类,有行气类、筋膜类以及按摩类的揉功等。<p></p></P>
行气类诸如“易筋经”十二式,重点突出动作轻柔,意识随着动作而着重体会感悟身体的内在反映。从中达到内气充沛,内脏坚实的目的,其重点以行内气为主。筋膜类诸如“少林内功十三桩”等,这一类的功夫主要突出的是抻筋拔骨的效果。习练者在炼功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动作,把身体的各部肌肉、筋腱依照特定的次序,进行分门别类的拉开,使其达到最大的张度,同时配合呼吸,进行气与力相合的锻炼。按摩类则以内壮揉功比较常见,认为“炼筋膜当以炼气为主。所谓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衬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夫揉之为用,意在磨砺其筋骨也。磨砺者,即揉之谓也。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可见揉功的目的也是练筋骨如一。<p></p></P>
少林内壮功具体的练法如下:揉法。揉之为用,意在磨练筋骨。通过各种揉法达到对身体肌肉、筋腱、骨膜的锻炼。其法应于每天早起之前,进行周身的磨砺,夜卧之后也然。行功之时,当以意合之为佳,力求身体达到温暖如春,方为得法。人之一身,右气左血。凡揉之法,开始应从中间任脉咽下开始,延任脉向下缓慢揉动,直至丹田,然后再从身右侧腋下开始缓慢的向下推揉直至两胯尖部停止,左侧亦然。揉时可左右手交替运用,时间以体感舒适为度。  <p></p></P>
注意事项:开始揉时应以轻柔的手法为主,随着功夫的不断加深,手法可逐渐的加重,但仍然要以身体承受能力为限。在每次的操作过程中,手法的轻重要均匀,不可忽轻忽重。久而久之,自得功夫奇效。<p></p></P>
总之,无论是内家功夫还是外家功夫,在整个修炼的过程中,都十分地讲求通过内在意识的活动,达到六合均整效果的锻炼。所谓六何就是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以期达到身体内部高度的统一。外三合就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让身体的外部技能高度统一、协调,以期达到周身整体如一的境界,这就是传统内功玄奥之真谛也。<p></p></P>
<B><p> </p></B></P>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菜猫 发表于 2006-10-20 16:06:50 | 只看该作者
老师,写的好啊,弄明白很多,入门必看秘籍!!
3#
drn0011 发表于 2007-10-12 11:49:24 | 只看该作者
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收缩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武当太乙内功交流网 ( 辽ICP备05002256号  

GMT+8, 2024-11-22 06:48 , Processed in 0.06580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