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乙|内功|养生|道家|站桩|静坐|修真

菜猫 发表于 2009-10-20 19:42:57

中国功夫全球化生存大调查:传统武术正在逐渐流失

核心提示:从《功夫之王》到《功夫熊猫》,近来最热的两部电影都不约而同打起了“功夫”的旗号,遗憾的是,在今年的奥运会上,中国武术并不是正式比赛项目。现在虽然中国武馆全世界遍地开花,功夫片也一部接着一部在出来,但真正的中国功夫,处境并不乐观。
从《功夫之王》到《功夫熊猫》,近来最热的两部电影都不约而同打起了“功夫”的旗号,似乎在奥运武术表演开始之前,电影人已经开始热身了。
遗憾的是,在今年的奥运会上,中国武术并不是正式比赛项目,而两部功夫大片也并非纯正的“中国制造”,相反, “为什么我们拍不出《功夫熊猫》”,倒成了近期的热门话题。
是的,为什么我们拍不出《功夫熊猫》?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或许应该了解的是:在电影之外,中国功夫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究竟如何、如今那些已经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的华人武馆与华人武师们的真实生活又是怎样。
好莱坞的中国功夫人
9年前,一部《黑客帝国》让袁和平成为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功夫大师,随即在好莱坞的各路大片剧组里,都出现了中国功夫人的身影;9年后,当充满东方神韵的《功夫熊猫》风靡世界时,我们惊讶地发现:它的主创班底里竟找不到一个中国人!
那些曾经活跃在好莱坞的中国功夫人都到哪里去了?
袁八爷的“江湖地位”
陈虎,曾经是袁和平班底里的武师,因为担任过基努·里维斯、卡梅隆·迪亚兹、刘玉玲等一帮好莱坞巨星的功夫老师而被许多媒体报道过。当《环球》杂志记者询问陈虎,在好莱坞做武师期间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时,他想了想笑了起来: “是《黑客帝国》的制片人请我们吃的一顿饭。”
当时影片的拍摄相当紧张,但有一天制片人宣布说:“我要给大家一个惊喜,今天我们吃中餐!”到了晚上,制片人果然特意到当地的唐人街请来大师傅为剧组里的中国武师们做了一顿丰盛的中国菜。
“但这还不算什么,过了一会儿,门一开,一群穿着唐装的人抱着琵琶啊古琴啊就走了进来,然后坐下来就开始给我们弹中国乐曲……你想想那情景吧,吃中餐还带现场背景音乐的,太好玩了!”
在陈虎看来,制片人之所以会精心安排这样的配乐晚餐,是因为当时的好莱坞对中国功夫还很有神秘感,中国武师在剧组里的地位也很高,尤其是袁和平,无论他说什么大家都会觉得:是袁八爷说的,肯定不会错!
不过,这并不是因为袁和平有多么强势,相反,作为一个东方人,袁和平的性格颇为谦和。最开始在澳大利亚拍《黑客帝国》的时候,当地有动作小组加入剧组,有时候双方在设计第二天戏里的动作时会拿出不同的方案来。袁和平总会让步说,那就按你们的意见来拍好了,明天我们休息一天。
结果到了第二天下午,剧组那边的电话就追过来了:“袁先生,你赶紧过来,我们拍了一天了,就是拍不出想要的效果!”这样“江湖救急”的事情发生了几次后,袁和平在剧组里的威信也就自然而然地树立了起来。
“美国人是非常善于学习的”
在《黑客帝国》成功后的最初几年,香港功夫片和功夫人在好莱坞受到空前的重视,许多好莱坞导演在拍动作戏时,会把一些香港经典功夫片直接当教材用。
陈虎还清楚地记得,袁家班在《霹雳娇娃》做武术指导时,导演现场拿出了甄子丹和于荣光主演的《铁马镏》放给大家看。有时候看到一个精彩镜头,导演会大叫:“对,对,就是这个动作,我就要这个效果!”
那么,没有武术功底的好莱坞明星们真的能打出香港功夫片的效果吗?陈虎解释说,其实还是不行,在拍摄前基努· 里维斯、刘玉玲、卡梅隆·迪亚兹等人虽然也会在他的指导下经历短期的“魔鬼训练”,但跟甄子丹们比差距还是太大了。
“不过没有关系,就拿《霹雳娇娃》来说,她们三个只要做到甄子丹的一半,效果就会比甄子丹还好,她们是女孩嘛,不一样的。”陈虎笑着说。
这些超级明星会不会对“师傅”耍大牌脾气呢?陈虎很肯定地回答:不会,至少他所接触的这些大牌明星都非常职业,而且中国武师在剧组地位并不低,美国人很佩服有真本事、肯冒险的人,给他们的待遇比一般工作人员要高很多。那几年袁和平的袁家班、程小东的程家班,还有元奎的班底都出现在好莱坞的大片剧组里。
但遗憾的是,这两年,除了专为华裔女明星做替身的秋明(音)等个别武师外,在好莱坞已很难看到中国人的身影。
原因之一当然是好莱坞功夫热的退潮,其次,好莱坞的“保护主义”近来有所抬头,为了保护本土电影人的工作机会而开始排斥外来者。此外,在陈虎看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前几年的合作,美国的动作指导们已经从中国功夫人手里学到了不少本事,足以应付普通动作片的拍摄需要。
“我当时在好莱坞做武术指导的时候,就经常提醒同行要留着点,不要为了多挣眼前的一点钱,把看家的东西都教给美国人了,美国人是非常善于学习的,等他们都学会了,我们就该没饭吃了……现在,果然如此。”陈虎笑了起来。
看得出,陈虎其实并不真的在意好莱坞的饭碗,在他看来,中国功夫太过博大精深,美国电影人学到的只能是皮毛;但他在意是,现在虽然中国武馆全世界遍地开花,功夫片也一部接着一部在出来,但真正的中国功夫,处境并不乐观。
美国武馆与李小龙的梦想
和许多功夫明星一样,出生于四川的陈虎很小就进入体校学习武术,拿过不少全国武术冠军;但与别的武打明星不一样的是,在体校时他就开始感觉到:自己学习的,似乎并不是以前梦想的中国功夫。
这时,偶然接触到的一本“武林秘笈”——《气功知识揭秘》,让他找到了自己寻觅已久的师傅:天门派武道掌门陆锦川。跟着陆师傅,陈虎开始学习真正的中国功夫。这也为他后来在美国参加各种搏击比赛打下了基础。
90年代末,陈虎入选一个中美交流活动而来到美国,随后几年,他拿下了全美空手道大赛、全美花郎道大赛、旧金山国际邀请赛、加州跆拳道赛等等大赛的冠军。
“其实到美国本来想着也就是做交流,表演武术,但到了之后才知道,靠表演是活不下去的。”陈虎坦言,参加这么多比赛,原因之一就是“为生活所迫”。
当时陈虎才20来岁,正是最能打的时候,他参加了所有能参加的搏击赛,以至于“有时候一去人家就说,你怎么又来了?有的小点的比赛,我去了主办方会说,你就别比了,给我们表演一下吧。”
不过也正是这些比赛,让陈虎在美国功夫圈里打出了名气,也让他成为了许多美国功夫爱好者的师傅,并因此获得了加入袁家班的机会。而在这些比赛里,陈虎印象最深的还是全美空手道大赛,这是他第一个参加的搏击赛,而且因为不熟悉规则,第一场就输了,之后经过苦练,第二次参加才拿到冠军。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他之前,还有一位华人拿到过这个比赛的冠军,那就是李小龙。
谈到李小龙,陈虎的语气里充满崇敬,在他看来,李小龙是真正的武学家,而且是第一个向全世界推广中国功夫的人。
“现在的中国武馆虽然全世界都有,但是要么就是套路,也就是武术体操;要么就是搏击,手上是拳击,脚下是跆拳道,外加中国式摔跤,离真正的传统武术,都已经很远。这实在是太可惜了。”相对而言,美国的一些武馆保留传统的东西比中国大陆还多一些,那里有很多大陆都没怎么听说的门派,像是鹰爪门、螳螂门,武馆修得非常气派,门人都是好几千人,规矩也非常严格。
但在陈虎看来,要推广中国功夫,靠武馆和武师都是远远不够的,就像李小龙,拍电影之前,他在美国功夫圈就已经非常有名,可是普通人又有几个认识他和他的中国功夫呢?是电影让李小龙实现了推广中国功夫的理想,陈虎说:“这也是我的目标。”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把你敬仰……”十几年前,电影《少林寺》让“少林”成为许多人心目里中国功夫的代名词。不过,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少林寺如今在德国也已落地生根,其经历之曲折,并不比电影逊色多少。

德国少林寺位于邦德萨莱街的首个馆址
少林寺德国奋斗记
在德国有100多个与中国功夫有关的社团协会,其中最大的功夫学校是德国少林寺。6月30日,《环球》杂志记者拨通了住持释永传师傅的电话,本以为会听到电影里那样沉稳的老方丈的声音,但听筒传来的声音却年轻、干脆、利落,令人颇有些意外。不过,这仅仅是意外的开始……
藏身闹市的玻璃寺庙
德国少林寺坐落在邦德萨莱街,《环球》杂志记者按照主持告诉的路线,坐地铁9号线在斯宾彻恩街站下车后,步行 5分钟就到了,可映入眼帘的不是寺庙的深墙高院,而是一座现代气息十足的全玻璃的房子!
房子分上下两层,门前有两只中国石狮,房子中间是一块红色的中国式匾额,从左到右依次是金色的“德国少林寺, SHAOLINTEMPELDEUTSCHLAND”和少林寺的标识,门窗边框都漆成了红色,现代中透着一股浓浓的中国味。
走进德国少林寺,是一个七八十平米的大厅,大厅的左侧是一个吧台,吧台后的墙壁上挂着一把展开的中国折扇,右侧是一组柜子,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奖杯和书籍。吧台前还有几张黑色的方桌,每张方桌上摆着一束花和一个绿色的小玉佛。大厅往里是一个练功房,练功房中央是站立的达摩像。
不久,主持释永传来到记者面前,一身黄色僧服,绑腿,布鞋,既有出家人的朴素,又有武僧的利落,他爽快地向《环球》杂志记者介绍起德国少林寺的发展情况。
德国少林寺成立于2001年的7月份,起初是由德国企业家达依乐父子投资的,埃纳·达依乐曾在中国少林寺学过功夫,后来成了一名少林功夫迷,于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少林功夫在德国发扬光大。当时为打出名声,德国少林寺选在了德国柏林最繁华的库菲斯滕丹大街上,并举行了盛大的开馆仪式。
释永传回忆说,当日天气极好,中方出席仪式的有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洛阳白马寺方丈印乐等多位高僧,德国方面也有不少名流出席,《柏林日报》等几家当地大的媒体对开馆仪式进行了报道,少林寺师傅和当地的华侨华人社团进行了精彩的功夫、古筝表演,吸引了近300名德国观众。开馆仪式一结束就有不少德国人前来报名试学。
德国少林寺实行会员制,当时为吸引德国市民,推出了免费试学3次的办法,学员在决定是否加入前,可以免费试学气功、太极、功夫各一次。
此时的德国少林寺由于是德方投资,管理和宣传都由德国人负责,少林师傅只管教授功夫,经过近3年的发展,德国少林寺的会员增加到400多人,工作人员扩充到30多人。
轰然倒下
随着会员的增多,埃纳·达依乐决定将会员发展到一千人。不过由于当初选址重在打出名声,场地比较小,会员增多与练功场地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德国少林寺开始走上扩张道路。
2004年秋天,德国少林寺搬到了位于富兰克林大街的新址,该地方原来是厂房,每层都有七八百平米,房间高度也有七八米,非常适合武术练习,但有两个明显的缺陷,一是交通不便,最近的公交车站和地铁站也要步行15分钟左右,二是房租高昂。
随着冬天的到来,新址的两个缺陷很快暴露出来,柏林纬度高,冬天冷,每天下午4点左右天就全黑了,而少林寺很大一部分会员是小孩和老人。一位放弃练功的会员家长告诉释永传主持,孩子以前坐地铁或者公交车能够直接到德国少林寺学功夫,可现在下了公交或地铁还要走十几分钟路,等孩子下课走到少林寺,天已经全黑了,他们不放心。很多老年会员也由于天冷路滑,交通不便而放弃。随着会员数量的下滑,支付高昂的房租就成了问题。
问题虽然越来越明显,但德国投资人依然不愿放弃做大路线,不久他们在德国奥林匹克运动场包下了一个贵宾厅为少林寺做宣传,每年的租金达15~20万欧元。2005年冬天又举办了一场大型酒会,邀请了许多德国各界名流,希望吸引德国上流社会人士前来学功夫。此次酒会仅公关费就高达20万欧元,酒会很成功,但并没有带来会员数量的增加,到200 6年5月份,会员人数已经缩减到200人。
2006年5月,由于亏损过大,德国投资人决定撤资,德国少林寺轰然倒下。

到公园教功夫
释永传主持至今还记得,德国投资人宣布撤资的日子是2006年5月3日,当天,大家还在如往常一样教授少林功夫,突然,投资人的特别代表走了进来,他宣布了德国投资人撤资的决定,并让少林师傅们赶紧收拾自己的东西,因为明天破产公司就要来清理了。
德国投资人的突然撤资,让少林的武师们没了收入,也没了练功场所。几位师傅有的没主意,有的生气,有的想回国,但最后大家还是决定:不能砸了少林寺这块千年招牌,少林寺毕竟是中国人的事业,外国人不做了,咱中国人要努力把它做起来。
中国少林寺也坚决支持这个决定,并愿意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而5年的教授让师傅和不少德国会员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不少会员对德国投资人的突然撤资表示愤怒,并愿意资助少林寺继续办下去。
德国少林寺会员安德烈·艾尔·凯西告诉《环球》杂志记者:“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很震惊,也很愤怒,觉得自己和师傅们被投资人突然扔到了大街上了,当时真的很希望帮助师傅们度过难关。”
此后,少林师傅们在离住所不远的利森湖公园里开始了4个多月的公园授课,会员们不再交纳会费,而是按照师傅们开出的清单,每次上完课后提供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公园授课期间,不少会员离开了,但也吸引了不少新会员。中学生蒂莫西·维利尔斯告诉记者,自己当时就是在公园玩,看到少林师傅在教课,就爱上功夫了。
第三次搬迁
就在少林武师们公园授课的同时,释永传从有实力的学员那里筹到了10万欧元,并开始物色新的房子。此次选址,释永传吸取了前两次选址的教训,一是交通要方便,二是治安要好,要有足够大的练功场地,但租金不能太贵。
经过两个月的搜寻,释永传找到了现在这个房子。为了节省房租和时间,释永传决定自己装修,他指着房屋的四壁高兴地告诉《环球》杂志记者说:“这些都是师傅和学员们一起刷的,而且不少油漆和涂料也都是学生们自己带来的。当时有位女学员的丈夫是工程师,她就叫丈夫来这免费做施工布局策划,然后再找工人施工。当时大家在一起干活,虽然辛苦,但很快乐,干累了就一起在大厅里打坐或者聊天。”
2006年9月8日,德国少林寺再度开张。此时少林寺的师傅由从前的8人减少到4人,工作人员由从前的30人减为0,只有3名会员做义工,会员也仅有50余人。
德国少林寺重新开张后,放弃以往各种宣传造势,把全部精力放在教授少林功夫和传播少林文化上,并将免费试学的课程扩大到少林寺开设的所有课程,由此前的太极、气功、功夫扩展到佛教文化、书法、打坐等,还举办更丰富多彩的佛事活动、中国文化讲座等。
同时,德国少林寺还积极参与各种宣扬少林寺和中国功夫的表演活动,如柏林、法兰克福、慕尼黑等地举办的各种文化节。6月23日,《功夫熊猫》在德国首映,剧组主动找到德国少林寺,并在这里举办了首映新闻发布会,当天各大媒体云集,《功夫熊猫》主要配音演员杰克·布莱克、达斯汀·霍夫曼等9人到场,少林师傅也向观众展现了精彩的少林功夫。
经过两年的发展,德国少林寺目前已拥有300多名会员,并开始逐月归还借款。采访结束时,《环球》杂志记者发现大厅里已经有不少前来学习的德国人,他们换上统一的少林T恤,等待开始上课。
一名叫费利克斯·德洛里的德国中学生告诉记者,自己是通过成龙、李连杰的电影才爱上功夫的,但在这学了半年后,吸引他的已不单纯是那些漂亮的招式,其背后的哲学也让他着迷,他希望在这学得越久越好。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地区“功夫”最为盛行的国度之一。相传早在唐朝,华人飘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时就将武术带到这里。如今,杨家太极、陈式太极等在马来西亚广为流传,各路拳术夹带着各种刀、枪、剑、棍十八般武艺,到处可见。
马来西亚“武林”探秘
为了解马来西亚武术发展现状,《环球》杂志记者走访了马来西亚的“武林盟主”——马来西亚武术总会。
和传说中“武林盟主”的威风八面不同,马来西亚武术总会总部位于马来西亚奥委会大楼一个不起眼的小房间里,但它麾下统辖着全马来西亚500多个武林会馆,是得到马来西亚政府承认的唯一代表全马来西亚武术团体的最高机构。
“武林第一”曾是最高目标
马来西亚武术总会成立于1978年4月,此后一直由龙籍鹤先生担任总会秘书长职务。龙籍鹤告诉《环球》杂志记者,马来西亚武林历史说来话长。早年,一些华人为逃难或谋生来到马六甲等地,随后他们或开设武馆,或在自家门庭内练习拳脚,传授武艺主要是靠师徒相承。当时,各门派山头林立,经常比武打斗,“武林第一”是他们追求的最高目标,此外便不相往来。
早期的马来西亚武林主要流行的是传统拳术,即“硬拳”,或称“外家拳”,如长拳、洪拳、南拳、精武拳、咏春拳 (李小龙使用的部分招式就属于咏春拳)等及刀、枪、剑、棍法,讲究技击或搏击,靠硬力道打击对手,而练习太极拳、绵拳、木兰拳以及八卦掌等“内家拳”的人相对较少。
如今情况不同了,马政府和武术界鼓励习武健身,但不鼓励打斗或搏击,因此现在“内家拳”更为流行,练习太极拳的人尤多,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
这种转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1978年马来西亚武术总会的成立。该协会的成立,统一了马来西亚山头林立的“ 武林”。此后,马来西亚武术发展方向变为学习和适应国际武术比赛的套路,与其他国家一道努力把武术推向国际体育舞台,使武术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为适应武术走向国际体坛以及套路化发展的追求,马来西亚的武林人士正在积极将马来西亚武术推向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和系统化。
2008年,马来西亚武术总会开始推行武术段位晋级制度。根据个人从事武术锻炼和武术活动的年限,以及掌握武术技术和理论的水平、研究成果、武德修养、对武术文化的理解,他们将习武者评为九个等级段,并颁发相应的襟章。其中,一、二、三段位为初段位,分别授配金、红、青色的“鹰”襟章;四、五、六为中段位,授配金、红、青色的“豹”襟章;七、八、九为高段位,授配金、红、青色的“虎”襟章。另外,还颁发武术荣誉勋衔、武林荣誉勋衔、武林高级荣誉勋衔和武林最高荣誉勋衔。
龙籍鹤表示,为了推动马来西亚武术走向国际,马来西亚从1987年开始就积极从中国聘请武术老师。目前,马来西亚已成为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地区以外,武术活动进步最快的国家。马来西亚女子太极选手蔡奉芸在2005年和2007 年世界武术锦标赛上以及2006年亚运会上都拿到了金牌。不过,越南的进步也很快,已是东南亚地区的后起之秀。
目前的马来西亚武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包括了舞龙和舞狮。龙籍鹤说,在马来西亚,舞龙和舞狮是武术的一个部分,因为舞龙和舞狮一些步法和动作,是武术中的基本动作,而且舞龙和舞狮队过去都是武馆创办的。
此外,如今马来西亚的武林领袖们,已不像过去那样靠武艺高强掌门,而是一些热心武术事业的人。龙籍鹤本人自称是花拳绣腿,但他说,现在作为武术团体的领头人,要讲究以“德”服人,团结“武林”要靠武林“归心”,要诚恳待人,公平处世。
“武林高手”的秘诀
马来西亚华人人口有600多万,是东南亚除印度尼西亚之外华人最多的地方,也是华人文化保留最完善的国度。
从历史上看,华人当初大多是为逃难或谋生来到马来西亚的,武艺高强的不多,因此历史有记载的武林大师几乎没有,也没有什么“拳王”和“奇侠”。但也有人说,马来西亚也有一些黄飞鸿、霍元甲和其他门派的弟子和传人,相信会有武林 “高人”。
为在马来西亚寻找武林“高人”,记者多方打探,有幸找到了当地“一指禅”协会顾问林勇卯先生。当记者兴致勃勃地面见林先生时,多少有点令人失望。他首先告诉记者说,他没有什么“盖世武功”和“绝技”可言,不过,随后他还是向记者透露了一些马来西亚武林的某些情况。
林勇卯说,海外华人来到异国他乡,习武多为健身强身,早期那种武林争斗现在已少见,所以练习太极拳及其他一些气功之类的“软功”的人较多,目的只是为了健身和治病,近年来,中国的一些武术随着两国间的民间交流增多而流入马来西亚,“一指禅”就是其中一种。马来西亚“一指禅”协会成立于1993年前后,主要宗旨也是为了健身和治病。
他本人不崇尚练习传统武术的“硬功”和“绝门武功”,用来争强好胜。他说,从武林史上看,过去有许多武林高手为争“天下第一”,有的英年丧命,有的老年病痛缠身。而且现在,进入信息时代,还有多少年轻人愿意为了练就一门“盖世武功”而花费几十年精力?
林勇卯说,他没有什么传统意义上“绝技”,但他跟中国师傅学到的“一指禅”中有一招“摇丹田”,现在可以说是一门“绝技”,因为它能帮助经常使用电脑者解除手指和臂膀的酸痛,防止隐疾。
“摇丹田”实际上是一种摇臂膀的招式,不难学。记者随林勇卯先生练习一番,觉得里面有点奥秘,解决臂膀的酸痛没有问题,但如果连马步都蹲不好,学习起来就有点辛苦。从林勇卯先生偶然间的发力示范里,看得出他功力不浅。
林勇卯先生还向记者透露了“一招”:武林中真人不露相,露相的往往不是高人,像记者这样满世界嚷嚷找“武林高人”比较难。要找到“高人”,主要看“高人”愿不愿意露。等找到“高人”,记者估计差不多也要成为武林中人了,就和练功一样,非常辛苦,要在社会上自称各门各派弟子或传人中寻找“高人”,首先要练“眼功”,不然很可能“走眼”。
目前,一些武林人士狂热追求参加奥运会等国际体育比赛,这种势头也引起马来西亚一些武术界人士的担忧。龙籍鹤等表示,从现在武术发展的状况来看,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武术是“武+术”,无武之术不能成为武术,否则就会变成花拳绣腿,或另类“体操”。久而久之,年轻人习武的兴趣减少,武术也许会随之湮没。
他希望,世界武林不要忽视武术搏击的精髓,要多举办武术擂台赛等搏击比赛与活动,让武术这朵中华文化奇葩永远绽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功夫全球化生存大调查:传统武术正在逐渐流失